• 402永利主页
  • 联系我们
  • 旧版
  • EN

“小实验解码万物奥秘,科普雨润泽苗乡童心”,理工学子携“魔法课堂”走进纳雍左鸠戛乡

时间:2025-08-09
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402cc永利官网“鲁黔星火”支教团队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左鸠戛乡民族中学开展“智慧苗岭”科普支教行动,为100余名山区孩子开启科学探索之门。

俚语筑基:乡音破解科学密码团队成员深入苗寨,像收集珍稀种子一样,采集着那些世代相传、蕴含朴素智慧的农耕俚语。他们将“晒田”对应“系统散热/中断处理”,将“赶鸟”类比“异常监测/警报触发”,把“开秧门”映射为“程序启动/初始化”…每一个看似土气的词汇,都在词典中被赋予了精准的科学含义,成为连接古老经验与现代技术的“密码本”。“城里娃学编程用‘loop’、‘variable’,我们的孩子用‘转圈圈’、‘箩筐’(变量存储),一样灵光!”陈孟欣翻着团队精心编纂的词典初稿,充满自豪,“关键是他们理解得更快、更深。我们用他们的‘母语’讲科学,知识不再是飘在天上的云,而是脚下能踩实的田埂。”

苗乡探秘:非遗激活实验在支教课堂上,二年级学生杨小花正在制作三色喷泉:“蓝靛草汁是阿妈的染料,今天变成科学彩虹啦!”只见她将苗族传统植物染料——靛蓝、茜草红、姜黄分别注入透明瓶子中,加入小苏打溶液后,彩色泡沫如喷泉般从竹孔涌出。团队创新开发“非遗科学实验包”,用蓝靛草汁在棉布书写“蝴蝶妈妈”图腾,小苏打水显影瞬间浮现古歌传说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取材于生活,让科学不再是遥远抽象的概念,而是根植于自己民族智慧和生活实践的一部分。

安全魔趣:掌心诠释科学“手心燃起火焰却不烫,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在操场上,一场“火焰掌”实验引发阵阵惊呼。团队严格采用安全方案:以乡民自酿的35度米酒替代酒精,学生佩戴浸湿的苗绣手套操作。当四年级学生吴勇鼓起勇气伸手点燃掌中气泡,幽蓝色火焰腾空而起又瞬间熄灭,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幽蓝的火苗此起彼伏地在操场上跃动、熄灭,每一次燃起都伴随着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和随之而来更加热烈的掌声。空气中米酒燃烧的微甜气息愈发浓郁,与孩子们兴奋的汗味、湿苗布散发出的植物靛染的独特气味混合在一起,在阳光下蒸腾,氤氲出一种奇妙的、混合着科学、勇气与古老手作温度的气息。

青春答卷:乡音共鸣科学心21天的科普支教活动,支教团成员累计开发8个乡土化微实验,实验材料全部就地取材。正如学生在日记所写:“阿妈的染缸变出彩虹,芦笙吹响科学的歌谣,原来苗岭的每片树叶都藏着密码!”。左鸠戛乡民族中学李老师评价到:“这些会发光的实验,照亮的是苗乡娃看世界的眼睛。”正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所强调:“科普应扎根文化沃土”,信控学子以专业学识践行乡村振兴使命,让科学火种在乌蒙山区生生不息。

本次科普支教行动是信控学子服务乡村发展,在实践中把小我融入大我,实现专业学习与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接下来,实践团队将持续深耕乡村科教沃土,为基层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赋能,助力青少年“点亮精神火炬”。

(撰稿:姜忠泰、陈孟欣;审核:李慧)